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亲友书释·白莲鬘

    佛陀任运自成自他利;妙法毫无错谬;僧众具足智慧与解脱;布施是财富圆满之因;净戒是功德之本;天尊是自己的见证或者说依之通过实修增上生之法而获得殊胜果位。显而易见,每一随念都是功德资粮,因而要常常...,如理作意而修习,  与之相同具功德,他法少许亦无有。  族貌闻虽具全士,然离慧戒非受敬,  何者具此功德,彼无他德亦应供。  知世法者得与失,乐忧美言与恶语,  赞毁世间此八法,非我意境当平息。 ...

    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0470265.html
  • 存在与体悟

    面向未来则是主动与自由。人对自己的存在负有完全的责任,朝向终极真实的选择不能不是庄严的人生选择。如何将大乘教理的精思慧观转化自己切实的生命受用?如何依据内在的光明人性重新寻找人类的价值方向?如何依据...存在与体悟   来源:《阳明学刊》第三辑文/张 新 民  尊敬的慧海大和尚,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、各位善知识:   受慧海大和尚与组委会的委托,让我作一个总结性发言。其实我不敢作总结,原因主要有:一...

    张 新 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870589.html
  • “本无”与“非有非无”――《不真空论》所破“本无”浅析

    186页。  [14] 罗因认为,惠达对于道安“本无义”的理解是把玄学的本末关系,与般若学的真、俗谛相牵合的,但是在道安的其它作品中,都没有讲到道安把《般若经》的真、俗,比拟为玄学贵无派的本、末...的意思正相反。此外,惠达还把“本无”归为真谛,把“末有”纳入俗,这在“本无”原义中也是没有的。[[14]]  惠达还记录了慧远(334-416)的“本无”。慧远是道安的弟子,曾作《法性论》(已佚),...

    何欢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51770663.html
  • 如实了知天台一乘圆顿

    妙谛(融通)——即生死无有生死。即退无有退。即出无有出。即在世无在世者。即灭度无灭度者。即实非实。即虚非虚。即如非如。即异非异(是即非即。离即离非。)是名:即俗而真之事——如来以“如理智”而明见之...(修一性)不二绝妙:即厌无厌,即欣无欣。是则正助合修,解行兼运——顺佛正教,非己曲情。况《观经》说上品生因:须大乘妙解第一义,加修六度,兼劝众生。故知礼今以三观攻心,五悔助道。又恐净因未备,故以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470749.html
  •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(下)

    是从中观经《起信论》再向唯识的转变中产生出来的。太炎自救要靠「自心」的主张则与宋、谭一脉相承。   唯识宗与中观派的不同,认为三性(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)才是根本真实。唯识宗的核心是识与...18。清末活跃在上海的变法人士中,宋与谭「最为相契」19。10月18日谭又托梁启超转送来答诗两首。宋的赠诗中有「微言孔去何曾绝,大义刘兴渐不支」20一句。谭的答诗中「以三五教圣长死,此千年闰小余」...

    杨际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570762.html
  • 《宗本义》与《涅盘无名论》的作者问题

    体系是属于僧肇的般若观点的。此章的中心,在于将般若和「智巧」(沤和)统一起来。……这种思想在任何般若经类中都有,但把它讲得如此明确,则出于鸠摩罗什的门下。僧叡以「权智」概括般若,昙影用解释「中道」,...学人六智;断名学人有余断,无学人无余断,是皆以诸法实相为已用,但乘钝故,须以六智。……以小乘智慧钝故,分为分智。……菩萨利根故,知苦一相,所谓无相。……以菩萨深入故,观四谛为一,如《思益经》中,说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3570787.html
  •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

    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为净业。”业报、因果,乃释迦学说中道德教化的理论基础。如果用惑、业、苦三者的恶性循环来总括众生的生存现实及四圣谛中苦、集的内容,那么与人生诸苦直接...基本内核,并因此而独立作用于人世间。 .基于果报关系的功德信仰现象 中国佛教徒喜欢讲功德果报。而佛教信仰中的“功德”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几乎所有与佛教相关的事体,如信佛、念佛、做善事、供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570807.html
  • 李孝本:南北朝之佛教资料篇(2)

      (一)慧琰:琰法师住于招提寺,与梁武帝之太子昭明论  之义,着有「成实论玄义十七卷」。  ()法云:姓周,义兴阳羡人。产时云气满堂,故名法  云。七岁出家,从师住庄严寺为僧成、玄趣、宝亮之...大乘义章五十章」「申玄照」。  187页  ()法安:姓毕,东平 (山东) 人。七岁出家,师事白  马寺慧光。自幼精通「涅盘」,名声高于四远。齐永明年中  住于首都中寺,讲「涅盘」「维摩」「十地」「...

    李孝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0270893.html
  • 陈英善:评《从“法性即无明”到“性恶”》(2)

    ┼─第一义  名 │ └─微妙寂灭  │  │  ├()赴宜(为人悉檀):亦有四门等诸多异名  ├(三)赴治(对治悉檀):同上  └(四...就一、三、.....,乃至无量  或无来论之 (注 109)( 如华严、 方等、 般若、法华、  ...... 等诸经论皆有之 ), 其中当然包含即空即假即中。  就智者而言,可知智者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771102.html
  • 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

    :《法光学坛》第一期,1997。  41、张曼涛着,〈“空”之中国的理解与天台的空观〉,《现代佛教学术丛刊》第57册,台北:大乘文化出版 ,1978。  42、 傅伟勋着,〈从中观的中道到后中观的...的相关著作,以及国内外学术期刊,所刊载的相关论述。 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主要分部分:1、 从文本的比对到义理的诠释。2、 从义理的辨明到问题的厘清。  本论文研究成果:1、 从“文本的比对”分析《新...

    裴春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871139.html